術後要動還是不要動? 關於骨折術後的二三事??‍⚕️

關於骨折術後的二三事

臨床上,骨折術後最常會被問到莫過於: 「請問治療師,我手術完了,是不是應該休息不要動讓它癒合呢?」
答案是當然不行啊! 而且除了要動之外還要動的正確,接下來的會為大家解釋骨折術後早期讓下肢承重的重要性,以及術後骨頭癒合的機制,提供恢復運動訓練的正確概念,就讓我們一起深入探討吧

你需要知道的事:

在了解「骨折」之前,我們要先深入探討一下材料力學中的應力-應變圖。

應變?應力?

– 應變是指單位長度的變化量
– 應力是指單位面積所承受的作用力

下圖為材料力學中的應力-應變圖,而橫軸ε 為應變;縱軸σ 為應力

-說明

  • 當在彈性區域內,應變應力是成正比的,可是一旦超過比例限度(P點)則會形成永久形變,無法再恢復原樣。
  • 當我們過了圖中降伏點(Y點),此時材料的應力不再增加,但應變會突然增加,同時也稱為塑性區域。
  • 當我們的應變大到一定程度時,便會到達應變硬化區間,此時應力快速增加就一路來到U點(極限應力)
  • 一旦超過極限(U點),頓時應力會大幅減少,應變會急速增加,產生頸縮而斷裂。

因此當我們的骨頭受到高強度的力道撞擊時,會產生不同方向的力,而當受到的應變大到骨頭能承受的最大應力時,便會產生斷裂。

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到骨頭的癒合呢?

骨折後,最想要了解的不外乎就是什麼時候可以完全康復以及多久可以開始活動骨折部位。但在了解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更應該要先知道有哪些原因會去影響我們骨頭的癒合。

當然不同的骨折形式(開放性骨折、閉鎖性骨折……)以及骨折的位置都會是導致癒合時間不一的因素。

而其中在2014年的期刊更指出,像是年齡,隨著年紀的上升,癒合速度會逐漸趨緩。另外像是抽菸、代謝症候群(腹部肥胖,高血壓,高血糖,三酸甘油酯偏高,低密度脂蛋白偏低)、營養不良、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的使用,以及其他共病症等等,都是會去影響到癒合的時間以及預後。                                                                                                                                                                                                            ——-[David J et al. 2014]

骨折術後,要多休息多躺?還是早點下床多運動,才癒合得好?

事實上根據Wolff’s Law,當你給予骨頭一定的力,骨中的內部結構會產生適應性變化(骨頭密度),而外層也進而重塑(外在形狀),進而變粗;反之,如果沒有給予一定的力,便沒有刺激來產生骨頭再建(Bone Remodeling)。其中最重要的是不論是張力還是壓力都會產生骨頭再建。

*上圖的線為骨頭受力後,去適應力而重塑產生的變化。

*上圖中,當我們骨頭給予一個向下的力,骨頭上緣會產生張力,相反的下緣產生壓力。同時正電會流向張力端,負電會流向壓力端,進而出現了上端骨頭的吸收以及下端的生長,完成了上面所提到不論是張力還是壓力都會產生骨頭再建。這個現象也被稱為「壓電效應」
                                                                                              [Frost HM et al. 1994]

綜合以上來說,當你骨折術後都躺著不動不去給予骨頭負重那你的增生速度就會變慢

而2009年的期刊也就證明,初期臥床不動者,修補骨頭最重要的鈣離子以及其他物質都比運動組的少,也因此恢復上也就比較慢。

*圓圈表示臥床不動組 (○)

*方框表示有運動組 (■)

*縱軸表示跟原本骨離子含量的比值

*橫軸表示恢復時間

                                                                        [J. Rittweger et al. 2009]

研究證明,在初期就執行復健運動更可以減少之後的其他問題

對於初期骨折術後的目標,主要還是以減少疼痛、腫脹,維持角度,以及不負重或承重下的訓練。

當手術完時,會伴隨著許多的疼痛以及短暫的功能上缺失,這時候多數人大多在初期就會因為疼痛問題而選擇不去做運動或者是動受傷部位,這錯誤的概念,術後由專業的物理治療師提供一對一的評估,給予個別化的運動指導,可以更快回復到受傷之前的狀態。

我們就以2006年研究為例,研究對象為股骨骨折患者,且並以術後7天為單位。在治療師的幫忙下,提早承重行走組,不論是行走距離以及自行轉位能力都跟臥床組和延遲承重行走組有明顯差距。

                                                                                          [Leonine O et al. 2006]

所以初期骨折術後持續的復健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可以大大減少術後帶來的後遺症,也可以更快更好的回復到受傷前

中長期階段,物理治療能幫助你「恢復更快」

平均受傷的骨頭至少要大約6個月的時間去癒合。而如果這段時間都沒有好好的訓練,那想必之後癒合完全,也會因此出現不少後遺症。例如前臂骨折患者,在術後用吊帶,結果拿掉後因為肩膀長期未活動而出現一些沾黏導致肩膀活動度受限。也因此手術出院後,如果能找到物理治療師,便可以更快的幫助你之後的恢復

對於術後中期患者,我們便會把目標放在,維持角度,主要肌群的肌力訓練,以及平衡訓練上。
如果是下肢骨折術後的病人,除了上述之外,物理治療師還會多評估步態,進而矯正之後步態上所導致其他問題。
而這階段要確保角度沒有受限、肌力持續上升,之後階段的訓練才能有一個良好的基礎。

最後,對於後期患者,目標放在回歸日常或者回歸運動場。
隨著骨頭的癒合,進階肌力訓練、增強式訓練和協調能力都會是後期所要注重的。速度與爆發力的上升,在訓練專項運動會更加輕鬆。控制能力的上升,也讓敏捷的訓練提升。最後回歸到日常生活,亦或是運動場上。

根據骨折部位的地方不同,癒合速度和注意事項上會有些許差異,而我們物理治療師就會依照術後階段去評估現在最重要的問題,進而給予最適當治療。

參考資料
 David J. Hak, Daniel Fitzpatrick, Julius A. Bishop et al. Delayed union and nonunions: Epidemiology, clinical issues, and financial aspects. Injury, Int. J. Care Injured 45S (2014) S3–S7
 Frost HM. Wolff’s Law and bone’s structural adaptations to mechanical usage: an overview for clinicians. The Angle Orthodontist. 1994, 64 (3): 175–188.
 Brita S, Hege B, Lora G et al. Effect of a resistance and balance exercise programme for women with osteoporosis and vertebral fracture: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BMC Musculoskelet Disord. 2018 Apr 3;19(1):100.
 J. Rittweger, D. Felsenberg. Recovery of muscle atrophy and bone loss from 90 days bed rest: Results from a one-year follow-up. Bone 44 (2009) 214–224
 Leonine O, Elton E, Lara K et al. No rest for the wounded: early ambulation after hip surgery accelerates recovery. ANZ J Surg actions. 2006 Jul;76(7):607-11.